首頁 案例正文

數據共享火眼金睛 七百餘萬冒領資金一“比”顯形

來源:人民日報 時間:2018-02-08 18:33:41 作者:楊文明

  人已死亡多年,卻仍然領著低保、社保,這樣的情況比例不高但數量不小,在全國普遍存在。如何避免“人不在了錢還領著”?日前,雲(yun) 南省富源縣通過打通縣內(nei) 政府部門數據煙囪,運用“互聯網+大數據”上線陽光監督平台,及時發現、甄別違規冒領行為(wei) ,確保民生資金運營安全。

  數據比對揪出萬(wan) 餘(yu) 異常信息

  “‘開著寶馬領著低保’,‘人不在了還領社保’,‘既吃著農(nong) 村低保,還領著城鎮低保’……不查不知道,一比對嚇一跳。”富源縣監察局局長李立斌介紹,該縣陽光監督平台首批數據比對結果顯示,截至2017年11月底發現已登記死亡人員名下繼續領取低保金、養(yang) 老保險金等31類資金異常數據1.1萬(wan) 餘(yu) 條,涉及資金700餘(yu) 萬(wan) 元。

  以往,低保、社保等資金發放信息隻有發放單位掌握,其他單位或者普通群眾(zhong) 一般都無法了解和知悉,而相關(guan) 部門要比對死亡等戶籍信息同樣不順暢,數據煙囪導致信息孤島,民生資金監管存在監管盲區。

  “如今通過打通人社、民政、扶貧、公安等部門信息壁壘,由縣紀委監察局牽頭建設陽光監督平台,統一收集車輛信息、戶籍信息、身份信息等9項基礎數據,同時收錄各職能部門關(guan) 於(yu) 農(nong) 村危房改造、新農(nong) 保、低保等208個(ge) 方麵的資金發放數據,自動分析比對就能發現異常問題,有效破解了民生資金監管難題。”李立斌說。

  富源縣委常委、縣紀委書(shu) 記汪麗(li) 介紹,平台運行後,所有矛盾關(guan) 係、錯誤數據,係統全部會(hui) 在平台上進行提示預警,一眼就可以看到問題涉及的單位和領域等詳細信息。如今後台數據成了紀委查辦民生資金案件最直接的“證據”,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,最大程度保障民生資金規範運行。

  “民生資金往往實行縣級統籌發放,在縣級率先打通數據壁壘最切實可行。”汪麗(li) 建議,數據壁壘亟待在縣級層麵率先打通。目前各地公安、民政、人社等部門數據均由各自部門垂直上報,交叉比對不夠,特別是鄉(xiang) 鎮民政和人社部門很難與(yu) 公安部門數據實現及時比對,導致有人已經死亡注銷戶籍八九年後家屬卻仍領著死者低保、社保。

  廣東(dong) 卓信律師事務所合夥(huo) 人柯立坤認為(wei) ,打破不同政府機關(guan) 之間的信息壁壘,實現信息共享,有利於(yu) 提升政府機關(guan) 的監管效率,應該鼓勵地方加大探索。

  既要破除孤島也要確保安全

  “以前也想跟公安等部門進行數據比對,可由於(yu) 公安部門擔心信息安全,一直沒有實現。”富源縣民政局副局長劉永光認為(wei) ,開放政府部門間數據遲遲沒有落地,與(yu) 各政府部門都有自身規定不無關(guan) 係。

  “過去對於(yu) 數據的立法,零散分布在電信、金融、醫療等行業(ye) 部門規章中,這本身容易產(chan) 生數據孤島。”柯立坤表示,政府機關(guan) 雖然是較為(wei) 特殊的網絡運營者,但也應當根據《網絡安全法》要求,履行網絡安全保護義(yi) 務,保障網絡免受幹擾、破壞或者未經授權的訪問,防止網絡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、篡改。“部分政府機關(guan) 不開放共享數據的主要原因,是立法上缺乏相應依據,實踐中缺乏管理經驗,擔心數據共享產(chan) 生無法預測的風險。”

  汪麗(li) 介紹,富源縣陽光監督平台由前台和後台構成。前台主要公開民生資金、脫貧攻堅等14個(ge) 類別1035個(ge) 方麵的信息,群眾(zhong) 可以通過網頁、微信、觸摸查詢機等途徑進行查詢、監督和舉(ju) 報;後台主要收集全縣所有國家公職人員和村組幹部、房產(chan) 、車輛、死亡人員等9項基礎信息,由富源縣紀委專(zhuan) 人進行保管查詢,存儲(chu) 於(yu) 涉密計算機。

  如何既安全又便民地實現民生資金監管,始終是相關(guan) 部門的重要考量。富源縣人社局紀委書(shu) 記趙高生認為(wei) ,“互聯網+政府大數據”提高了政府數據利用效率,但要讓數據更好發揮作用,一方麵要保證數據的安全性,另一方麵線下還需要提高追責力度。“城鄉(xiang) 居民養(yang) 老保險問題數據有138條,而新利娱乐网站官网職工養(yang) 老保險卻隻有1條異常數據,之所以差異這麽(me) 大,很重要就是新利娱乐网站官网如果不及時申報職工死亡情況,將麵臨(lin) 較為(wei) 嚴(yan) 重的處罰,但城鄉(xiang) 居民養(yang) 老保險卻很難對個(ge) 人追責。”趙高生說。

  陽光監督平台並非一蹴而就。“近期重點在於(yu) 消化數據比對發現的存量問題,接下來還將每月更新數據及時查處增量問題。通過‘陽光監督’平台紮緊監管‘籠子’,促進權力在陽光下規範運行。”汪麗(li) 說。

  原標題:陽光監督紮緊籠子  數據共享火眼金睛 七百餘(yu) 萬(wan) 冒領資金 一“比”顯形(調查)

責任編輯:陳近梅

分享: